作者:來源于:新華網 時間:2019-02-25 瀏覽者:2138人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發展、治理金融風險,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改革開放有序推進,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得到加強和改進。同時,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我們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這個重點,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我們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習近平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端正發展理念,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要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加強對交易的全程監管。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的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等提供精準金融服務,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要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來一個轉變。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重點支持。
習近平強調,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要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
習近平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要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要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健全及時反映風險波動的信息系統,完善信息發布管理規則,健全信用懲戒機制。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墻”。要管住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高中級管理人員,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監督管理,加強金融領域反腐敗力度。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制,適時動態監管線上線下、國際國內的資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資金流動都置于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視野之內。要完善金融從業人員、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運行、金融治理、金融監管、金融調控的制度體系,規范金融運行。
習近平強調,要把金融改革開放任務落實到位,同時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改革開放舉措。要深化準入制度、交易監管等改革,加強監管協調,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行為監管兩手抓、兩手都硬、兩手協調配合。要統籌金融管理資源,加強基層金融監管力量,強化地方監管責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漸。要建立監管問責制,由于監督不力、隱瞞不報、決策失誤等造成重大風險的,要嚴肅追責。要解決金融領域特別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要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要培養、選拔、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隊伍。
尊敬的投資人:
在繼續瀏覽本公司網站前,敬請您仔細閱讀本重要提示,并在本頁結尾處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點擊“接受”或“放棄”鍵,選擇繼續瀏覽還是放棄。點擊“接受”鍵,視為您已經閱讀并認定自己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且愿意遵守本提示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者應為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公司單只私募基金產品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人民幣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
(一) 凈資產不低于1000 萬元的單位;
(二) 金融資產不低于300 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萬元的個人。(所稱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
(三)下列投資者視為合格投資者:
1、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設立并受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監管的投資計劃;
3、投資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
4、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者。
參與私募投資基金有風險。投資者應當認真閱讀產品法律文件,了解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產品是否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投資者不應依賴本網站所提供的數據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所作出投資決策之相應風險。
本網站發布的信息和數據等僅供參考,不構成視為購買金融產品的銷售要約,也非買入任何證券、基金或其它投資品種的建議。我們并不對第三方所提供之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公司或其股東及員工概不對于本網站內第三方所提供之資料的任何錯誤或遺漏負任何法律責任,敬請投資者審慎鑒別、判斷。本網站發布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仔細審閱相關金融產品的合同文件。
未經瞰渡資產書面許可,不得轉載、發布本網站的全部或部分資料。與本網站所載資料有關的所有版權、專利權、知識產權及其他產權均為瞰渡資產所有。
進入、訪問與使用本網站,以及本條款與條件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管轄,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解釋。
我已經認真閱讀并同意《投資者承諾》